1. 檢視傷口。 2. 止血。 3. 清潔傷口。 4. 消毒傷口。 5. 包紮。 6. 必要時送醫處理。 7. 給予傷口護理之指導。 |
|
|
1. 端坐;頭微向前,勿平躺。 2. 鼻背以手指直接加壓止血。 3. 以口呼吸。 4. 冰敷鼻樑。 5. 如十分鐘未能止血;應送醫處理。 |
|
|
1. 局部瘀腫:冰敷、塗抹消腫藥膏。 2. 挫裂傷:先直接加壓止血,紗布敷蓋、繃帶或三角巾固定,視傷口大小判斷是否需送醫縫合。 3. 頭部遭撞擊、疑似腦震盪: 4. 評估: 5. 如有異常現象,應儘速送醫並通知家長。 6. 發給學生頭部受傷注意事項通知單;提醒家長應注意事項。 |
|
|
掌握沖、脫、泡、蓋、送五大原則處理。 1. 沖:流動的冷水沖洗傷口15至30分鐘。 2. 脫:於水中小心除去衣服。 3. 泡:在冷水中持續浸泡15至30分鐘。 4. 蓋:覆蓋乾淨的布巾,不可塗抹任何東西。 5. 送:送醫治療。 |
|
|
1. 檢視受傷情況,如有骨折的可能(如:腫脹、變形、制動、有摩擦或斷裂聲),應依骨折方法處理。 2. 為預防腫脹、減輕疼痛,直接在患部冰敷二十分鐘。 3. 固定受傷部位。 4. 必要時送醫處理。 |
|
|
1. 檢視受傷情況,如有臉色蒼白、冒冷汗、表情痛苦,須考慮有骨折的可能。 2. 預防休克、保暖、心理支持。 3. 閉鎖性骨折應先用夾板固定,儘速送醫。 4. 開放性骨折應以環型墊及夾板固定,並儘速送醫。 |
|
|
1. 受傷部位先止血。 2. 預防休克、注意生命徵象變化。 3. 受傷部位包紮。 4. 斷肢處理: 5. 儘速將傷患與斷肢一併送醫。 |
|
|
1. 傷口先以紗布止血。 2. 斷牙先以生理食鹽水略加沖洗,以生理食鹽水紗布包裹或置入冰牛奶中,30分鐘內送醫院,仍然可以種植回復。 |
|
|
1. 檢視受傷情況;如有異物侵入或機械性損傷時,勿用力眨眼及揉眼睛,馬上 在水龍頭下沖洗。 2. 化學物品入眼(如立可白或實驗室化學物品):立即在水龍頭下沖洗,如異物在眼球表面;可用生理食鹽水輕輕沖洗。 3. 穿刺傷或箝入傷時,切勿將該物拔除,應以立體眼罩或代用品(如紙杯)固定後,同時覆蓋雙眼,急速送醫。 4. 挫傷時,先檢視後再以生理食鹽水紗布覆蓋,儘速送醫。 5. 視力剝奪時,應注意其安全並給予心理支持。 |
|
|
■ 異物塞入、小蟲飛進、小球或衛生紙塞入,勿任意嘗試取出,應送耳鼻喉科處理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