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保健資訊 / 意外傷害處理

 創傷

1. 檢視傷口。

2. 止血。

3. 清潔傷口。

4. 消毒傷口。

5. 包紮。

6. 必要時送醫處理。

7.   給予傷口護理之指導。

 

 流鼻血

1. 端坐;頭微向前,勿平躺。

2. 鼻背以手指直接加壓止血。

3. 以口呼吸。

4. 冰敷鼻樑。

5.   如十分鐘未能止血;應送醫處理。

 

 頭部外傷

1. 局部瘀腫:冰敷、塗抹消腫藥膏。

2. 挫裂傷:先直接加壓止血,紗布敷蓋、繃帶或三角巾固定,視傷口大小判斷是否需送醫縫合。

3. 頭部遭撞擊、疑似腦震盪:
 保持鎮靜、平躺,使空氣流通、維持呼吸道通暢。若有休克現象勿放低頭部。

4. 評估:
 受傷因素及程度、意識狀況、生命徵象、瞳孔大小、對光反應、有無外傷出血或口鼻分泌物,肢體有無麻痺等現象。

5. 如有異常現象,應儘速送醫並通知家長。

6.   發給學生頭部受傷注意事項通知單;提醒家長應注意事項。 

 

 燙傷

 掌握五大原則處理。

1. 沖:流動的冷水沖洗傷口15至30分鐘。

2. 脫:於水中小心除去衣服。

3. 泡:在冷水中持續浸泡15至30分鐘。

4. 蓋:覆蓋乾淨的布巾,不可塗抹任何東西。

5.   送:送醫治療。

 

 扭傷、脫臼

1. 檢視受傷情況,如有骨折的可能(如:腫脹、變形、制動、有摩擦或斷裂聲),應依骨折方法處理。

2. 為預防腫脹、減輕疼痛,直接在患部冰敷二十分鐘。

3. 固定受傷部位。

4.   必要時送醫處理。 

 

 骨折

1. 檢視受傷情況,如有臉色蒼白、冒冷汗、表情痛苦,須考慮有骨折的可能。

2. 預防休克、保暖、心理支持。

3. 閉鎖性骨折應先用夾板固定,儘速送醫。

4.   開放性骨折應以環型墊及夾板固定,並儘速送醫。

 

 斷肢處理

1. 受傷部位先止血。

2. 預防休克、注意生命徵象變化。

3. 受傷部位包紮。

4. 斷肢處理:
以生理食鹽水沖洗 
 生理食鹽水紗布包裹  裝入乾淨塑膠袋  外面放置冰塊  再用塑膠袋裝好  袋外應標示清楚:姓名、斷肢名稱、時間。

5.   儘速將傷患與斷肢一併送醫。

 

 牙齒外傷

1. 傷口先以紗布止血。

2.   斷牙先以生理食鹽水略加沖洗,以生理食鹽水紗布包裹或置入冰牛奶中,30分鐘內送醫院,仍然可以種植回復。

 

 眼睛外傷

1. 檢視受傷情況;如有異物侵入或機械性損傷時,勿用力眨眼及揉眼睛,馬上 在水龍頭下沖洗。

2. 化學物品入眼(如立可白或實驗室化學物品):立即在水龍頭下沖洗,如異物在眼球表面;可用生理食鹽水輕輕沖洗。

3. 穿刺傷或箝入傷時,切勿將該物拔除,應以立體眼罩或代用品(如紙杯)固定後,同時覆蓋雙眼,急速送醫。

4. 挫傷時,先檢視後再以生理食鹽水紗布覆蓋,儘速送醫。

5.   視力剝奪時,應注意其安全並給予心理支持。

 

 耳朵、鼻孔

  異物塞入、小蟲飛進、小球或衛生紙塞入,勿任意嘗試取出,應送耳鼻喉科處理。

 

 

消息公佈欄

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
跳至網頁頂部